第两百一十章 激战-《重生1881之崛起》
第(2/3)页
由于吨位的增加,其防护也不必像八艘战列舰中的波尔塔瓦级战列舰那样缩手缚脚。由于吨位不足,波尔塔瓦级的主装甲带仅覆盖前后主炮之间的船体部分,艏艉部分完全没有装甲保护。
就其装甲厚度而言,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可以说是俄罗斯战舰中前所未有的,不是因为其如何的厚、而是因为以传统的标准,实在是薄的吓人两个主炮塔之间的舷侧装甲带厚度仅190毫米、艏艉装甲带为100毫米,全舰装甲最为坚固的主炮塔和指挥塔,也只有254毫米装甲提供保护。这种程度的装甲防护,在以往动辄356毫米、16406毫米甚至18英寸457毫米舷侧装甲的时代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俄国设计师并没有发疯。因为俄国人已经从自美国和法国购买的“列特维赞”和“太子”号上,学会了自行制作新一代强化装甲板的技术,并将之运用到了自建的“博罗季诺级”之上
这是俄罗斯第一此在他们自己建造的战舰上,采用习自法国的“镍化钢”与“维式热处理法”这两种革新技术,因此,“博罗季诺级”所安装的装甲在屈服度上已经不输给当时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先进战舰。尽管在主装甲带厚度上,因为各种实际的客观原因而无法达到原先的设计要求。
因为受到船坞尺寸的限制,博罗季诺号无法造的像购买字法国的太子那样不受长度和宽度的制约,而只能适度的提高吃水来补足因为尺寸的缩小所造成的吨位上的损失。
但是由于吃水的增加不是可以无限度的,所以核心的问题还是必须想尽办法,将重量降下来。进一步降低后甲板高度也是为了减重,但是这样还不够,于是连主装甲带的厚度,也作了重大牺牲。
原本的设计,是给“博罗季诺”安装上330到400毫米的舷侧装甲,但是这个期望还是因为吨位的原因,或者说船坞尺寸的制约而告吹。在削减了100英寸的主装甲带厚度并大大降低其覆盖面积之后,侧装甲带仅高出水线3米,结合之前在设计上作的权衡,“博罗季诺”未来的隐患开始被埋下。
250毫米的侧装甲带其实并不是出于俄国人本意,虽然由于新材质和技术的运用,装甲强度已经有了飞跃,但是尚未能够达到只要如此厚度就能确保无虞的地步。因为他们的对手是装备有世界最先进火炮的平海舰队。
在六千五百米的距离上,面对平海舰队三百八十毫米主炮发射的穿甲弹,苏洛沃夫公爵号那被消减至两百五十毫米装甲也许还能勉强抵御,但是到了五千五百米,苏洛沃夫公爵号就大难临头了。
事实在,仅仅是在六千多米的距离上,苏洛沃夫公爵号就已经受到重创。原因是罗凯见穿甲弹无法穿透目标舰体,所以下令让明海号超无畏舰也加入到攻击行列中,两艘平海舰队最强大的战列舰一律改用高爆弹减少发射药改为弧形攻击。
接下来的十五分钟,苏洛沃夫公爵号不断的被霸海号三百八十毫米口径弹命中,炮弹大多都落在了其密实紧凑的上层建筑中,仅15分钟威力强大的高爆弹就让“苏沃洛夫公爵”号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其中一发三百八十毫米弹依靠梯嗯替炸药的每公斤可产生的420万焦耳的能量将苏洛沃夫公爵号舰尾主炮的整个炮塔掀了开来,使得洛沃夫公爵号舰尾完全失去战斗力。
同时,苏洛沃夫公爵号拥有重装甲的司令塔也遭到直接命中,虽然高爆弹无法穿透装甲造成灾难性的“内爆”,但是仅仅外部爆炸引起的冲击就足以使得俄国舰队的指挥系统完全瘫痪。
随后,在两艘巨无霸八座一千两百吨三联装炮塔的又一轮打击下,一发近失弹有鬼使神差的把苏洛沃夫公爵号的船舵打坏,军舰顿时失去控制,俄罗斯帝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的指挥官罗日杰斯特温斯基也在爆炸的余波中重伤。
在随后的交战中,到处起火、动力丧失的该舰几乎被平海舰队所忽略,所幸该舰只是遭到高爆弹的袭击,船体本身损伤并不严重,进水轻微。
不得不提的是,苏洛沃夫公爵号虽然仅仅在二十分钟内就完全失去了战列舰应有的作用,但是他光荣的拖住了两艘平海舰队最强战舰主炮火力整整二十分钟时间,为俄国舰队其他几艘战列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第(2/3)页